今天要分享的是來自 lambda 的團隊根據其多年 Kubernetes 的經驗分享,該篇文章篇長,閱讀可能需要15分鐘左右,這邊幫大家重點整理,有興趣的別錯過完整內容,我個人滿推薦細讀的
# 重點整理
1. 團隊一開始是透過 Ansible + Valut + Consul 來管理整個架構+應用程式的部署。
2. 作者認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, 想清楚你為什麼需要 Kubernetes,不要隨便盲目的使用
3. Kubernetes 的學習曲線非常高,除了 Kubernetes 本身之外,還有很多整合的東西都需要一起學習,譬如 Monitoring, Logging, CI/CD, Secret Management, Tracing 等,每個領域都不簡單
4. Kubernetes 的導入,並非只有營運團隊需要處理,實際上是整個產品團隊都會連帶影響,譬如對於開發者來說,本地開發要怎麼做,本地測試要怎麼做?
CI/CD 如果要考慮 Kuberntees,有哪些部分需要注意? 應用程式如何打包與上版本? 更新策略是什麼?
這中間有超多的議題需要整個團隊一起學習與克服,才能夠真正享受到 Kubernetes 帶來的好處
5. 轉移到 Kubernets 中間的過渡期很辛苦,同時維護兩種架構,這需要時間去處理,沒有辦法馬上完成,也不可能一步到位
6. 文章中也有提到作者團隊於各領域所採取的解決方案,這邊就大概列一下
Prometheus, Grafana Loki, Vault, Tekton, Argo Workflow, Telepresence, Skaffold, Kustomize, AWS, Kops
註: 我個人認為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第二點,任何領域都一定,不要盲目追求潮流,而是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說服自己為什麼需要使用某產品。對我來說一個很重要的行動準則是,要先說服自己,才有辦法說服別人
https://lambda.grofers.com/learnings-from-two-years-of-kubernetes-in-production-b0ec21aa2814